—-蔡宜芳医师
兼顾医德仁心,活出精彩人生
—-访谢氏针灸药房蔡宜芳医师
文/:马龙云
下午和朋友去采访蔡宜芳女士的路上,阳光正肆意地洒落在友诺士地铁站附近大片绿意昂然的草地上,泛着一波波的朝气,此情此景有些让人顿生羡慕之情。
蔡宜芳女士是本地著名的中医师,擅长于肠胃病的诊断和治疗,在中医界的名气不小。她与先生谢木昌医师从1977年乔迁至樟宜路(直落古楼附近)共同开办谢氏针灸药房已经有30多年,治愈的病人不计其数,遍布全岛。除了她精湛的医术,更让人敬佩的是,多年来她活跃于艺术和慈善之间,在业界树立了很好的口碑。
与生俱来的艺术天份
提起自己的艺术天份,蔡宜芳医师非常谦虚地说:“这是无心插柳的结果!”她也向我们透露,这一切都源于一次给病人看病的机会。当时一位来自粤剧界指导老师的杨女士来诊所看病,当他见到蔡医师时,被蔡医师天生所具备的艺术气质有所触动,于是他便建议蔡医师去学唱广东戏。当时的蔡宜芳也没有发现自己在这方面的天赋,也没有什么自信可言,凭借杨女士的一句话,她便抱着一种想尝试心态去唱唱看,结果试了几次后,竟然发现自己在语言方面很有些天赋,她把老师给的卡带和歌词带回家练习,练不了几次,就发现自己唱得有声有色,就这样,一直坚持到现在,当中也参与上海越剧的演出。
如今,蔡宜芳医师不仅是义安文化中心常年的表演者,而且经常受邀参与慈善义演,让自己的业余生活过得多姿多彩。
从哪里跌倒,就要从哪里爬起来
对蔡宜芳医师来说,从医这么多年,最让她难忘的是2006的那场“管司”,这是她入行以来所遇到的最大一次挫折。因为一年前的一次莫名其妙的小事故,一年后竟然被人告上中医管委会,后来经过长达3年8个月的“管司”,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,让她损失了至少16万元,但在精神上并没有垮下去,反而让她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这个行业存在的一些“暗礁”,一不小心就会掉入陷阱。
蔡宜芳还有每天保持写日记的好习惯。在她的办公室里,她随手拿出了一本日记本,上面是她当天纪录下来的一段感言,上面这样写道:
“打了3年零8个月的“管司”之后,得到了不少回应,(包括同道、病人和亲友)都以正面的态度来看待我的平静……自古以来,同行相轻又相欺,同根相煎的事情不胜枚举,发生在我身上的也不足为奇。”
这样的遭遇对蔡宜芳的人生来说,并不是第一次,这也让她想起自己在3岁大小的时候曾掉到水缸里,被水淹的奄奄一息的悲惨经历,长大到十几岁时又被好赌的妈妈常常打个半死,曾一度萌生自杀的念头,这些她都默默地忍受了下来。俗话说,没有淌不过去的河。的确,蔡宜芳的这些遭遇,让人同情,但值得庆幸的是她的乐观,并将这种乐观精神灌输在她的朋友及病人身上。
每天都坚持锻炼身体
可能是出于专业的关系,蔡医师每天都坚持至少半个小时的运动,这也是她多年来保持青春活力的根本。她自创了一套健身的套路,比如说倒挂、倒立等,给她带了健康,也带来了众多朋友。
在她的办公室里,她取出一本相册,里面装满了她在锻炼时所拍的各种姿势的照片,看了让人有些膛目结舌,让人有些无法相信的是,她这么大的年龄还能做出这么多高难度的动作。看我有些疑惑的眼神,她还毫不犹豫地在自己的办公室现场给我秀了几套动作,直到我相信为止。
蔡宜芳说自己不光每天坚持锻炼,时常还带病人一起锻炼。有个病人患的是腰椎骨移位,跟着她锻炼了几个月后,竟然意外地自己的脊椎恢复到原来的位置,避免了本来计划做手术的麻烦。
所以我们看到她时常精神焕发,感觉有用不完的精力,这一切都归功于她懂得如何合理安排时间,在工作和爱好之间求得平衡。
最近她在忙着排练一场折子戏,她在其中扮演的是白蛇,看得出她在很用心地准备这这场即将在11月7日在义安文化中心上演的好戏,让人有些翘首期待。
奉献爱心,不遗余力
从最初的接济贫困病人到后来的赞助艺术活动,蔡宜芳和她的先生谢木昌自始至终都坚持“取之社会,用之社会”的原则,对90岁以上的老人给于免费治疗。这么多年受过他们恩惠的宗教、社会、文化团体及个人也不在少数,其中包括最近赞助戏曲界的一些演出等,他们对本地文化事业的支持一直非常热心。
蔡宜芳说,外人看来她很大方,其实她对自己非常吝啬。她从来不买名牌的衣服穿,反而会买很多件便宜的衣服来,自己随性搭配。就连头发都是她自己剪,从来不上理发店。
但我问她,奉献爱心这么多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?她非常干脆利索地回答说:“看到被帮助的人开心,自己也觉得非常满足,尤其是年底收到他们送来的感谢卡或是礼篮,都会让我感动许久。”但她也强调自己的爱心也是量力而行,讲求细水长流,很多时候是把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行善。
采访完走出蔡宜芳的办公室,天色已经微暗。在和朋友走去地铁站的路上,我们的话题还是蔡医师。的确,她用她的专业医术,她的仁爱之心,正在绘制着一幅完美无缺的美景,让她的人生之路活得更加的丰富多彩。